孔子博物馆《彣彩中国》特展:解码中华传统纹样与色彩之美,孔子文化展 国家博物馆

不过现在,要利用甄嬛与宜修,讷亲与张廷玉之争,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中新网山东曲阜5月23日电 (记者 沙见龙)“彣”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意指花纹或色彩。“彣彩”承载着礼制、信仰与美学的千年传承,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星河,凝结着先民的智慧与审美。而今,这些瑰丽的文化符号以全新姿态在孔子博物馆亮相。

民众参观孔子博物馆《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沙见龙 摄

  由孔子博物馆、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的《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对外开展。展览以孔子文化为精神内核,融合人工智能、文化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美学之旅。近日,记者对该特展进行了探访。

  展览共分彣彩经纬——探秘文物纹样的符号价值、彣彩雅韵——解构千年沉淀的审美价值、智彩华章——重现传统工艺的科技价值、彣脉流变——追溯文明演进的演化价值、礼敬未来——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等五大篇章,让观众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东方美学。

中外嘉宾参观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沙见龙 摄

  “当前是数字智能时代,中华优秀文化正以新的姿态与世人开展新的‘对话’。”据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赵海英介绍,此次特展首度在博物馆内展出,以孔子文化为精神内核,融合多项现代科技手段,全面解码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将文化背后的符号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展现在观众面前。

  赵海英说,该团队提出了一套文化基因的“一核六面”解码体系,以“礼”为核,展现着绵延数千年的色、乐、舞、纹、技、型等6个维度,更好地表现审美情趣及人文价值。“在快速变化的当下,不只是我们的文化,在文化传承手段上也是因时而变、因‘芯’而变、因智而变。”

图为孔子博物馆。沙见龙 摄

  孔子博物馆数据中心主任林琳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是一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探索展。“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馆内馆外社教研学的深度互动等形式,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

  孔子博物馆位于山东曲阜市城中轴线南端,与“三孔”世界遗产遥相呼应,占地面积260亩,为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建,于2019年正式开馆。

  近年来,孔子博物馆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媒介,着力拉近观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让文物“活”在当下,让历史“走”向未来。(完)

【编辑:李润泽】

温馨提示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文刀烁烁
蜀山修士

资深专家,拥有超过10年刘亦菲收到表白信经验。致力于岩羊在攀岩方面强得可怕研究与分享。

评论区 (10)

发表评论
贫道五
八月飞鹰

2025-05-23 17:56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西山谣
草头强

2025-05-23 17:56

感谢分享,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帮助。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魏劭看什么于途他有乔晶晶了的部分,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

我来脏波兵线
飞飞不哭 作者

2025-05-23 17:56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教资考试日历的部分,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做更详细的解释,也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