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伴随着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少共享经济服务已经日益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甚至日益成为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就在最近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共享电单车的春天要来了吗?
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下的共享经济市场
近日,三部门公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经过2019、2020、2022、2025年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
其实,这是众多松绑支持政策的组成部分,早在2022年,国家《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通过一系列的负面清单的松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各类创新业态无疑获得了更多发展的良机,其中受益最多的无疑是共享经济产业,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网约车、共享电单车等业态,如今政策面持续松绑,共享经济的新风口要来了吗?本文仅以共享电单车为例,分析一下在国家政策全面松绑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的发展难点。
二、共享电单车的破局难点在哪里?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两轮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去年,电动两轮车约为5000万辆。截至2024年底,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超过4亿辆。截至去年底,美团骑行、滴滴青桔、哈啰单车、松果出行、小遛共享、人民出行、喵走出行等七家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企业共投放车辆约713万辆,覆盖31个省(区、市)、超过700个城市。国内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注册用户总数约22亿户。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低线城市16-34岁的用户群体已成为共享电单车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占比近六成,主要来自华东、西南、华中、华南等气候相对温暖的地区。
可以说,产业发展已经全面向好,政策面已经把共享电单车发展的难点一一破除,不过从产业侧来说,一些隐形的难点却依然存在,我们仅以共享电单车产业来看,如果要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发展,还有哪些难点依然存在呢?
首先,政策与现实的落差造成共享电单车的准入困局。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地居民对于绿色出行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共享电单车凭借其便捷、高效、环保等特性,成为解决城市 “最后一公里” 出行难题的理想选择。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趋势,与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相契合,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增加,且该商品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时,其市场需求必然上升。共享电单车恰好满足了居民在城市短途出行中对于便捷性和环保性的双重需求,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众多共享电单车企业在开城拓展业务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从政策层面来看,虽然国家层面并未对共享电单车设置明确的准入限制,部分城市也在政策上表达了对共享电单车进入的开放态度,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各种制约因素层出不穷。
一些城市存在先入者优势带来的阻碍。早期进入市场的共享电单车企业,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大量投放车辆以及市场推广,已经在当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营格局。当新的企业试图进入时,这些先入者可能会利用自身在当地积累的资源和影响力,对新进入者进行排挤,增加新企业的进入成本和运营难度。
还有一些城市出现了政策执行不一致的情况。比如,部分城市虽允许共享电单车进入市场开展运营活动,但却迟迟不发放运营资质,这使得企业的运营处于一种不明确的法律风险之中,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扩张;另一些城市则允许企业运营共享电单车,却不为车辆上牌,车辆无牌上路不仅违反交通法规,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给用户和企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共享电单车企业的正常发展,使得市场供给无法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
其次,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隐形门槛下的市场扭曲。当前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是释放出放宽市场准入的积极信号,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执行却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对城市管理、交通秩序维护等方面的考虑,设置了大量隐形门槛,导致共享经济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时面临重重困难,“开而不放、准而难入” 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一线城市,我们看到了积极的变化。随着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对共享经济模式的深入理解,一线城市开始逐步放开对共享经济的限制,为共享经济企业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不少省会城市甚至是新一线省会城市的表现却是“议而不决”。以合肥、昆明、兰州、银川、长沙、南宁、南昌、沈阳等全国诸多省会城市为例,在面对共享经济领域的准入上都不同程度的陷入困局,一种是出于自身管理便利的考量,对新进入的共享经济企业持谨慎态度,甚至设置障碍,限制新企业的进入;一种是政府虽有积极开放的意愿,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打开公平竞争的大门,使得新的企业无法不来。不管是哪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地共享经济市场出现事实上的寡头垄断局面。少数几家企业在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下,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提高使用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垄断会导致市场均衡难以达成,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社会总福利降低。
第三,只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才是最优解。国家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了 “法无禁止即为可” 的理念,在共享经济领域,公平竞争尤为重要。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即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来调节市场资源的配置。
如果各地政府继续利用准入门槛等行政手段限制市场竞争,那么共享经济企业将无法在公平的环境中开展业务,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被削弱。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在共享经济市场中,引入充分的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业务模式,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放开市场准入,让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共享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从长期来看,国家的政策正在向着更好、更开放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更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确保每个地区都能按照相同规则行事,让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公平地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保障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而对于共享经济各参与方而言,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信任,而不是依赖政策保护或市场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真正推动社会进步,这才是共享电单车产业的良性市场格局所在。
温馨提示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评论区 (59)
发表评论
蝶儿精灵
2025-05-23 06:08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秦兮儿
2025-05-23 06:08
感谢分享,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帮助。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年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的部分,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
麒麟眼 作者
2025-05-23 06:08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小米的部分,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做更详细的解释,也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