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小伙接班家族企业,靠这个征服了老爹,无锡最牛的8大家族

至于奉省,现在老张非常老实,没有别的动静了,边界地区非常安定,一枪都没有。



进军国际市场,是匡泓接班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张文静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受访者

匡泓是2012年开始接班的。那时他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毕业刚半年,原本计划留在澳大利亚发展,却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匡泓的父亲匡优新白手起家,1987年凭借200元资金启动创业,2003年正式注册无锡星亿智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无锡星亿”)。

目前,无锡星亿主要产品有塑料电镀生产线、五金电镀生产线、水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自动转运及仓储系统等,产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领域,年营收约5亿元。



在电话里,匡优新告诉匡泓,当初创业的200元启动资金中,有100元是匡泓出生时村里给的随礼——也就是说,匡泓刚出生就参股了,拥有公司50%的股份,“因此必须回家接班”。

匡泓拗不过父亲,决定回去试试。2012年,匡泓回到公司,花了几年时间将生产、采购、管理全面整顿了一遍。2015年,他开始带队进军国际市场。2018年至2019年,他开始全面接管公司。

不过,近两年,匡泓又将父亲“返聘”回了公司。他发现,制造业很多二代不愿接班或接不了班,以至于这个产业还在市场跑动的,都是65岁至90岁的前辈,这让他在谈生意时遇到一些挑战。

现在,父亲专门负责国内部分老单位、客户的洽谈;他自己则负责外资企业、国外客户及新客户的拓展、维护,以及公司管理。

回顾过去13年的接班经历,出国开辟新市场被匡泓视为接班最关键的一步,“是公司权力更迭的标志”。

以下为无锡星亿总经理匡泓自述(有删减):

整顿采购,成本降了30%

我在接班过程中遇到过种种困难。

父亲是典型的销售型人才,在管理上相对粗放。我回来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上看不下去。细节上各种各样的漏洞,看得我头皮发麻。

回公司第一天,我满怀雄心壮志下车间,看到七零八落的工位,到处都是安全隐患,于是召集班组长开会,一位班组长过来冲我说,“你算哪根葱!”

那时候,公司里亲戚和老员工多,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甚至还记得小时候我捣过的乱。当我要去指挥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想: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凭什么过来管我?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就是,我的想法要落实下去很难,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去说服父辈,获得父辈的支持。

初期我在管理车间的时候,先跟着工人学或者自己做,观察他们平时的干活方式,再把流程做好。当时,我列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安全问题、材料浪费、东西找不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即使我获得了父亲的支持,到真正实施时,最终只能落地20%。



二代前期要先学,多去外面看看,掌握自己的资源。接班之初,父亲也会让我参加很多商会活动,包括车间参观等,我觉得很有必要。

在有足够的情报、办法,以及有执行力的人和团队的情况下,再动手整顿,才有效果。否则,盲目冲动地与老员工、主管吵架,不仅引发矛盾,还会打草惊蛇。

当人、思路、方向确定好后,接下来就是体系化建设。我们是行业里最早在管理系统、流程上变革的企业,当时在国内甚至找不到相匹配的供应商。

管理系统不是简单的技术命题,更像是发生在车间里的微观革命。我们遇到了种种阻力,“斗争”持续了整整4年,老员工、各个部门的主管都是“斗争”中的一环。

那时,我想造BOM单(即物料清单,是描述产品、成品或半成品由哪些零组件或原料构成的明细表,包含每个元素的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是很难的。上一代的人很难理解,零件用名字也可以,为什么一定要有编码?用了编码,还要用系统,更要增加人力和成本。

最初,我决定给近万个零件编号的时候,父亲就拍着桌子怒吼:“我少了编码,厂就开不了了?”不过后来,标准化做出雏形的时候,他也赞不绝口。

我们用3个月完成了一场“命名革命”。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给零件编码,而是给30年积累的“土话”建档、定标准。它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传统工厂最隐秘的伤口——庞大数量的账物不符。

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培养起自己的人,执行和完善流程。我们发现很多漏洞,有员工把公司东西偷卖出去;也有同一个货品,供应商换个名字,价格就涨了三四倍。有人曾警告我“水至清则无鱼”,但漏洞层出不穷,钱随随便便就流出去了。

我整理仓库时还牵出了采购问题。我发现入库单上价格有差异,又听到了员工间的窃窃私语——“这个货跟上次一样,怎么价格高了?”“这个厂家的东西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一直买?”

我越听越心惊,按照仓库分类通过网络、电话、经销商询价,又通过朋友公司名义询价,发现零售价格比我们集采的便宜一半。后来,我发现我们前十采购量的供应商都有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亲戚。我花了一年时间整顿采购。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扣除采购、人工、贷款利息等各类成本,还在亏损。解决完采购问题,采购费用降了30%。

一代跑得勤,做事真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销售上,但要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可以做好内控的人,很难。我们花了5年时间,才让这些问题得以呈现、解决。

最关键的一步

进军国际市场,是我接班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企业权力更迭的标志。

我认为,一代的脚步只适合学习,不适合超越。比如我父亲,在我们行业其实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高度,与其去超越他,不如建立自己另外的“山头”。

这个“山头”,并不是说一定要另起炉灶,而是指在某一个角度,或是技术,或是市场,或是供应链等等,展现自己的能力,继而主导整个公司。我选择出海,开辟属于自己的新战场。

出海,并不是盲目的选择。当时我们在国内做设备,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在陆续买我们的设备,且颇多好评。而真正开启出海,是基于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和评估。

当时我预测,中国汽车行业5年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时汽车行业还处于上升期,大家都觉得不太可能,后来事实验证了我当时的预测。

我喜欢科技类的东西。那时,我研究了埃隆·马斯克的一些讲话,后来马斯克宣布公开他所有专利时,我就觉得油车未来会慢慢弱化。再看汽车内饰和外饰,越来越简化。显然,汽车市场很快就要面临洗牌。

同时,我们的客户在批量扩张、投资设备,最终一定会饱和,饱和之后怎么办?我们只有去找高端客户,把自己的门槛和水平提升到世界级,才有竞争力。

大约在2015年,我在一次行业展会上面向十几个国家的供应商和客户,用中英双语做了一场演讲。

同台演讲者都讲的是中文,只有我用中英双语,因此获得了现场很多外国人的认可。我就顺杆爬,说“到时候出国去拜访你们”。他们没想到,后来我真的去了,慢慢建立了联系。

我从车间抽调了3名技术骨干,还招聘了包括英语文案、报关、技术消化等跨境突击队,2015年开始出国,跑国际市场。

在2016年和2017年跑了很多国家后,我们与其他国家同行一起成立了一个行业国际联盟,包括6个国家的合作伙伴,互相合作,进行资源互换,实现共赢。所以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依然能接到国外的订单。

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德国建立子公司,产品出口超10个国家。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非常艰辛,我经历过种种危险,但收获也是无法言喻的广阔。当然,我在欧洲成立子公司时,也会遭遇一些打击。但出海过程中,平等、不卑不亢的心态很重要。别人做得好,我愿意谦逊地学习,但不代表别人高人一等。

2020年以前,高峰时,我们有9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现在国外销售额占比约为60%。

虽然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走出去”这件事不容置疑。外销转内销,只能在消费品、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实现,制造业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成本每天都在涨。

其实从制造业来看,国际市场并没有那么不乐观。我们的海外订单,都是现金结算,没有承兑,价格好,且毛利高。

而在企业内部,在我做国外市场后,我父亲就没有办法参与讨论或者做决策了。我做出决策,向他分析,他只说,“行,听你的。”

给一代“画大饼”

代际沟通是二代接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沟通是最难的。最开始,我和父亲的理念、思路发生碰撞的时候,吵得很凶。

通常,我把我的想法提出来,把产生后果、实施方向、潜在风险、路径都想好了,告诉他,他会简单地说,不行。我问为什么,他就说,你不要问,就是不行。其实很多时候,他是从这么多年的经验中得到的结论,但他解释不出来,我们就开始吵。

沟通方式非常重要。接班前期,给一代“画大饼”能更好地促进交流——首先,我觉得这个行业很好,你创业很不容易,我希望可以接班;其次,我现在遇到了困难,想到了解决方案,你帮忙看看行不行;最后,如果行,我需要他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当然,同时要告诉他风险,让他知道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大部分一代创业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怕输、往前冲的“一根筋”精神,且有这种执拗精神的人,通常有保护欲。

要应对父辈的执拗,不能跟他们硬刚,而是要告诉他:我的痛点在哪里,我需要你的支持和保护。如果直接告诉他“我发现企业有多少问题,一塌糊涂,必须要这么做”,他们多半会直接甩给你一句:“你懂什么?”

我在内部整顿,为什么能推动下去?就是因为有父亲的全力支持。我在前期做了很多功课,调研、找短板、列举证据,让他心服口服,然后告诉他,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给他展示成功案例,就相当于PPT销售。

其实一代企业家很愿意接受PPT销售——故事讲得“圆滑”,找到他的痛点的同时,讲出方案。

不过,最终一代是否会完全支持,还要看他是不是非常强势的人。如果一代很强势,会自然而然认为二代什么都不懂,更不会听取二代的任何声音。

我父亲一直很认可我。我在大学学完营销和人力资源两门课的时候,写了一份3000字的管理建议给他,那时候他就暗暗存了让我回来接班的想法。

大学毕业前,我和父亲交流不多,很少能见到他。我刚回公司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会经常埋怨,他也觉得有所亏欠,经常与我谈话。

我在每个阶段都会对他有新的理解。最早的时候,我不理解他为什么对所有人都那么好。

父亲白手起家,刚创业的时候很艰难,接不到项目。他好不容易听说有单子可以做,就借了5000元钱请别人帮忙,没想到被对方私吞。我父亲欠了巨额债务,觉得天都塌了。

2017年,对方遇到难处,找我父亲帮忙,我父亲仍然帮了。我非常不理解。他告诉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当初他选择私吞这笔钱,或许有他的难处。我们不做落井下石的人,与其把他推下深渊,不如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雪中送炭。”

那次与父亲交流后,我慢慢理解他——他一直以利他的心态做事。

后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也会学习他,更多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我渐渐发现,激进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反而带来更麻烦的后果,更消耗精力,不如在可控范围内,用和善、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接班前几年,我一直后悔做出这个选择。但现在,我觉得接班给我带来了巨大成长。我也会感到自豪——我们从200元起步,发展到今天,成为行业中唯一一家到德国开设子公司,同时出口这么多国家的民营企业。

二代要接好班,除了二代自己,一代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当一代支持,二代愿意接班,又愿意学习时,这个事基本上能成。不过,二代不必急于求成,在多认可、理解一代的情况下,先韬光养晦,谦逊地学习,再慢慢做事,关键是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温馨提示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不冷
小刀锋利

资深以前的奶茶块专家,拥有超过10年老人网上领免费鸡蛋却成了被执行人经验。致力于岩羊在攀岩方面强得可怕研究与分享。

评论区 (43)

发表评论
李童
黄氏啊肥

2025-05-23 17:48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凉夜成梦
陈迦黎

2025-05-23 17:48

感谢分享,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帮助。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张婧仪生图的部分,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

碧玉萧
曹修贤 作者

2025-05-23 17:48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岩羊在攀岩方面强得可怕的部分,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做更详细的解释,也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